对外交流

互联网时代传统出版业如何面对挑战? 两岸三地出版人说:尽快构建知识服务体系

发布时间:2019.09.23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作者:章红雨      阅读:1138次

 近年来,互联网发展对传统出版业的冲击让出版人忧心忡忡。9月20日,第15届海峡两岸图书交易会组委会举办两岸出版高峰论坛,来自大陆、台湾、香港的出版人认为,出版业融合发展,尽快构建知识服务体系,有助于传统出版业走出困境。

 台港阅读率低令出版人焦虑

 “有近三成台湾人不读书。”台湾时报出版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赵政岷的话引起与会者共鸣。

 2018年,台湾人均阅读纸本图书数量,由2017年的6.5本减少至4.4本。含纸本及电子出版物在内,整体阅读率为67.2%,较2017年减少2.7%,几乎不阅读的比率为32.6%。12岁以上读者纸本图书平均消费金额,由2017年的1113元台币(1元人民币约合4.4元台币)降至686元台币,而读者上网时间则每天平均7小时49分钟。

 “其实问题比你想象的严重!”赵政岷说,近6年台湾出版业产值从360亿元台币跌到190亿元台币,跌幅达48%。2018年,台湾4940家出版单位出版新书39114种,与2017年相比出版机构少了47家,新书减少1287种。

 赵政岷的这种焦虑实际上是华文出版人的共同焦虑。据香港联合出版(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香港出版总会会长李家驹介绍,2018年香港出版学会对香港读者的阅读行为与习惯调查显示:没看书的受访者中有46%表示,一向没有阅读的习惯;看书的受访者中有41%的人不讳言过去一年少看了纸本书,比2017年减少了近5%。此外,该调查表明:读者愿意买书的趋势减弱:2018年花费300港币(1元人民币约合1.1元港币)或花费500港币买书的人,相比2017年分别下跌了8%、5.3%。

 “究竟是读者数量减少导致读者阅读减少,还是阅读方式或形态改变所致?”李家驹认为,传统出版业必须转型升级,因为出版离开了阅读,便失去了应有的价值。

 需充分重视“耳朵阅读”

 让与会出版人欣慰的是,近3年的统计显示,电子书或网上阅读并未可取代纸本阅读,即使在成年国民综合阅读率连年保持增长的大陆也是如此。

 但是,上网或电子化阅读趋势,使出版人不得不思考一个问题,那就是如何应用互联网技术,将线上线下出版有效地融为一体?对此,两岸三地出版人的共识是:通过数字阅读引导读者走向纸质阅读,是出版业走出困境的途径之一。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社长李永强说,出版界需紧跟数字阅读潮流,不断开发多元化数字阅读产品。据李永强介绍,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数字出版重点布局主要在数字教育、学术数据库和数字阅读三个方向。其中数字阅读坚持“纸、电、声、课”四位一体,从数字化图书延伸开发出有声书、有声解读书和知识服务课程等数字阅读产品。

 对于开发有声阅读产品,李家驹表示赞同。他说:“现在不少年轻人一边走路、一边干活、一边戴着耳机的现象表明,年轻人的耳朵跟眼睛一样,是吸取知识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

 李家驹以今年香港联合出版集团自主研发的“知书”阅读平台为例说,为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香港三联书店重新修订出版了陈万雄博士的经典作品《五四新文化的源流》。与此同时,出版社特意安排陈博士录制了收费的有声课程在“知书”平台播放,此举在香港学术和文化圈反响很大。

 “我们期望,看陈博士专著的读者,有兴趣登录‘知书’,聆听陈博士教诲;而收听陈博士讲书的听众,可回头翻阅陈博士的专著。当然,搭建‘知书’平台主要还是鼓励纸本阅读,鼓励读者回归纸质阅读。”李家驹说。

 构建知识服务链成共识

 有声书与纸本出版相结合,之所以获得两岸三地出版人高度共识,原因在于出版业有丰富的内容资源,为此尽快构建出版业知识服务体系,被认为是当务之急。

 台湾城邦媒体集团营运平台总经理暨侬侬国际媒体集团执行长叶君超呼吁,人类获取信息的方式会变,但是人类对内容的渴望不变。城邦媒体集团希望由单纯的线上线下出版,延伸至知识产业链上的各种商业模式的经营,从而建构完整的知识服务产业链。

 在叶君超看来,知识服务产业链需由纸本书与杂志、电子书与电子期刊、网站与数字内容、线上影音课程及讲座、实作课程、营队活动、展览、延伸商品等多样“产品”构成。为说明观点,叶君超列举了城邦的几个成功事例。

 其一,2015年出版图文书《某人日常》,2018年年底推出的12款“某人日常月份马克杯”销售一空。其二,2018年6月推出《健身从深蹲开始》纸本书、电子书,2018年7月陆续开设实体课程,2018年12月开设在线影音课程。其三,今年1月,《教学的技术》纸本书、电子书同步问世,后续推出在线音频课程,好评如潮。

 值得关注的是,台湾城邦媒体集团的经验不是个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香港联合出版集团同样在知识服务领域取得成效。

 李永强说,人大社在对图书、期刊、报纸、音视频资源碎片化加工过程中,采用多种数据分析、知识点拓扑、人工智能技术,实现了为大学等专业机构提供学术知识服务和个性化订阅服务的目标,至今全国近200家高校图书馆和公共图书馆使用人大社系列数据库产品。

 李家驹说,“知书”通过音频、视频或课程形式宣传重点书籍,就像“知书”的栏目设置,不仅解除人们对“知识”“情感”“技能”“发展”的焦虑,也倡导“实时学习”“终身学习”,还为人们的零碎时间系统地提供“讲书”“课程”“有声书”“电子书”和“视频”。

 “新闻是为历史做记录,而文化传承则必须由出版事业来承担。”“融为一体、合而为一已经成为媒体以及出版行业发展的大趋势。”“不要怪读者不看书,怪我们没跟上读者、出版读者爱看的书。”“只有专注于阅读、为阅读服务的出版,才是出版存在的理由。”……这些来自两岸出版高峰论坛上的金句,折射出两岸三地出版人做好华文出版的思考。


 ▲人头攒动的台港澳图书销展区。

  本报记者

  章红雨 摄

  ▲绘本专区的亲子阅读。

  本报记者

  张福财 摄

  ▲第15届海图会馆配区吸引大量市民购书。本报记者 张福财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