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展示
柳斌杰:出版业改革创新抓准着力点
发布时间:2019.01.09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作者:章红雨 尹琨 阅读:172次
□本报记者 章红雨 尹琨
1月10日,2019北京图书订货会将在京开幕。这是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迎接新中国成立70周年,图书出版发行界举办的首场文化盛会。
柳斌杰,这位原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署长、现任中国出版协会理事长,对出版业发展始终保持密切关注。在他看来,举办了31届的北京图书订货会,是我国出版业改革开放40年的一个缩影。出版业经过40年改革发展,已形成规模并取得了较好成绩,但是就未来发展而言,出版业还应该进一步深化改革,继续发挥文化产业排头兵的作用。2019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一年,出版业的改革着力点在哪里?《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就业界关心的话题专访了柳斌杰。
谈变化
改革全面提升出版业面貌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改革开放40年,我国出版业发生哪些变化?有哪些方面需要认真总结?
柳斌杰:我国出版业40年来发生的巨大变化,是改革开放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
改革开放刚起步的时候,想买一本书很不容易。现在,年出书达50万种,年发行突破80多亿册,实现了从“书荒”到“书海”的改变。
图书产品数量的大幅提升,是出版业改革开放40年来发生的最大变化。当今,世界上的好书在中国市场上都能买到,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的丰富,从图书的可选择性不断增强上得以体现。
这一时期,出版体制发生很大变化,主要体现在计划经济转为市场经济,各项改革任务得到落实后,解放了出版生产力,激发了出版单位活力,推动了出版产业蓬勃发展。
出版业发生的变化还体现在出版主体上。改革开放之后,市场主体更加多元,民营资本与社会资本的进入,进一步提高了出版的市场化水平。特别是在新兴出版领域,民营资本与社会资本已经成为主体,比如阅文和掌阅等早期进入出版领域的互联网企业,就是这方面的典型代表。
这一时期一个十分重要的变化还体现在出版技术上。科学技术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火车头。可以说,人类文明就是依靠技术的带动走向新的发展方向。对于出版业来说,从铅与火、光与电到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的变化改变了出版的生产方式,丰富了出版的产品形态。
与此同时,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推向深入,我国出版业对外开放的格局也发生了显著变化,开始真正用自己的眼光来观察世界,传播中国故事。我们加强文化走出去与引进来,特别是出版单位开展了很多卓有成效的对外合作。
这一时期,我们始终把公共文化服务放在首位,以人民为中心,实施了农家书屋、全民阅读、古籍出版等工程。
目前,新闻出版业逐渐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从文化产业看,出版收入总量在我国文化产业中的占比达65%。此外,数字出版与互联网传播也成为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在吸引大批就业人员方面发挥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当然,改革永远在路上。出版业要继续深化改革,加强融合发展,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构建新的出版体系。在各行各业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后,出版业又来到一个新的起点。我们要在原有的成绩上,不断开拓新的前进道路,才能永葆出版业的活力。
说创新
向新业态出版转型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改革开放与创新发展是密不可分的。在您看来,出版业下一步该如何深化改革,实现创新发展?
柳斌杰:出版业的改革创新前景光明。就着力点而言,要加快体制机制改革,主流出版集团的改革还要继续深化,上市公司以外的企业的现代企业制度亟待建立。
要进一步深化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通过股权改革和现代企业制度建立,使国有文化企业的所有员工成为一个利益共同体。
要打通融合发展的政策环节,为融合发展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通过打通国有出版社、民营书业企业和出版上市公司等产业链条上的政策,让出版业真正实现融合发展。
要加快内部机制改革,传统新闻出版业目前普遍面临人才流失问题,留不住人才的主要原因在于完善的人才机制尚未建立,人才能力发挥不出来,分配方式不尽合理,人才价值难以体现。
出版业创新,内容首当其冲。要通过提升创新能力,打造出对人类历史进程、现代人民生活有影响的顶级作品。要创新思维方式,关注世界重大课题,发挥出版选择、策划、推广的重要作用,用高品位、高质量、高效益的出版产品,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要创新出版业态和技术。目前,出版业呈现印刷出版、电子出版、数字出版、互联网出版、大数据出版5种业态并举的局面,未来要加强对VR、AR等技术的创新使用,以“传播+阅读+沉浸式体验”的智能出版为人们提供更美好的阅读体验。
需提及的是,创新出版业态有助于解决传统出版成本不断上升的问题。与传统出版通过图书销售赢利不同,新业态出版运用新技术思维,在为读者和用户提供知识服务的过程中获得效益。出版单位转型为知识服务商,也是出版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在产品、业态创新的同时,出版管理制度也要创新。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后,中宣部统一管理新闻出版工作,将进一步加强党对新闻出版工作的领导与政策支持,有利于新闻出版业持续健康发展。
议热点
文化创意要以人民为中心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出版业是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产业中的创意产业是业界关注的热点。出版业在文化创意产业中有哪些机遇?
柳斌杰:创意是传播的灵魂和核心。与新媒体找不到内容和作者的困扰相比,传统出版的优势恰好在于作者资源,也就是创意的来源。
为此,传统出版要重视自身所积累的珍贵数据,作为创意开发的重要基础,牢牢把握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思想,用创意的方式,把当代中国发生的故事讲得更加生动鲜活。
在推动出版业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的过程中,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以网络文学为例,通过深入挖掘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资源而诞生的优秀作品,深受海外读者欢迎,这就拓展了中国文学的国际影响力。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我认为,永葆中华文化的风采,离不开创意。出版业要不断扩大国际视野,站在时代发展与人类认知的高点进行创意,为人们观察世界、认识世界、了解世界提供“中国参照”。
讲趋势
订货会体现出版新要求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尽管时代在变迁,但北京图书订货会在业界始终有着重要的地位。走过31年,北京图书订货会对出版业改革发展有哪些推动作用?
柳斌杰:30多年来,北京图书订货会牢牢坚持为出版服务、为读者服务,以及专业化、精品化、市场化、国际化的“两为四化”方向,见证了出版业的改革发展。
订货会的功能在于出版机构可以通过订货会检验产品是否适销对路,出版人可以在会上了解当年的出版主题与市场信息,获取出版供销双方动向。参会人员可以通过看样订货、洽谈业务,用专业眼光挑选符合人民需求与读者意向的好书进入流通渠道,为全民阅读提供高品质精神食粮。
与其他面向大众的书展不同,北京图书订货会的参与者涵盖出版、发行、印刷、新媒体等专业机构和工作者,他们在会上不仅能够订货,还可以开展技术展示、业务洽谈、版权合作等工作,体现了订货会的专业化。
作为年度出版风向标,出版社的精品力作基本都会聚集在订货会上,图书新品种数量多、精品多,体现了出版的重点与方向。
北京图书订货会是市场主体自觉自愿参加的展会,按照市场规律,采用公司制运作,为出版单位和读者提供有效的供给,使订货会既是图书的风向标,更是出版市场的风向标。
随着北京图书订货会的办会思路不断灵活开放,近年来也吸引了越来越多国外出版机构、版权贸易人员前来洽谈版权并开展合作,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
与往届订货会相比,本届订货会特色更加鲜明。一是明确新时代对出版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二是展现出版业进入高质量高效益发展阶段的新趋势。三是通过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图片展及出版成果实物展等活动,反映出版的各行各业取得的新成就。四是集中展示反映出版业转型发展的新业态。五是适应人民群众多元化阅读新需求。六是通过多样化的学术著作,体现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新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