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出版学科专业共建成果支撑出版强国建设

发布时间:2024.11.27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作者:张君成 李婧璇 商小舟      阅读:290次

出版学科专业建设是出版领域一项打基础、利长远、管根本的战略性工程。这一工作不仅关系到当前出版行业的学术研究与人才培养水平,更直接影响到未来出版事业的发展方向与综合竞争力。在日前召开的2024年出版学科专业共建工作交流会上,来自学界业界的专家学者,就出版学科共建、出版学科高质量发展等话题,从理论到实践,从政策到市场,全面剖析了出版学科未来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强引领  

 探索人才培养新路径

通过科学、系统地开展出版学科建设,为行业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和专业化的人才保障,从而确保出版业能够在文化传播、知识生产和社会服务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最突出的表现,就是让出版专业的人才培养更上一层楼,筑牢出版事业能够生生不息、代代相承的强大载体。

出版学科专业共建工作联络处负责人、北京大学出版研究院院长张久珍回顾了过去一年全国出版学科专业共建工作取得的成绩。她表示,出版学科的增长点前所未有,出版相关的学术研究与日俱增,出版专业的学生培养更上一层楼,出版的师资和人才队伍建设初见成效,出版学界和业界的产学研共建成绩突出。

 “看到更多的后浪奔腾着、涌动着加入我们建设文化强国的队伍;出版的师资和人才队伍建设初见成效,优秀师资的联动和老中青的传帮带没有隐藏、没有保留、没有隔阂的那份喜悦的心情溢于言表。”诚如张久珍所言,出版学科专业共建工作的引领作用不容小觑。河南省推动河南大学出版学院、郑州大学出版研究院建立并完善师资互聘机制、学界业界双导师培养机制,吸纳中原出版传媒集团和商务印书馆、北京大学出版社等出版单位的资深专家、知名编辑等担任业界导师;引导青年教师到河南人民出版社、大象出版社等单位进行实操锻炼,并参与《中原文库》等重大出版工程,着力培养一批能打通理论与实践的出版人才。

 在学科共建的推动下,不少专业院校也大展拳脚,进行学科建设的有益探索。今年7月,中国人民大学整合校内力量,与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合作,在2004年成立的出版研究中心基础上,组建出版研究院,推动出版学科学术研究、人才培养、平台建设、合作交流系统重塑、一体发展。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张东刚表示,中国人民大学以培养高层次出版人才为核心,构建本科到硕博的多层次、跨学科交叉融合培养体系,通过设立跨学科实验班、双学位项目及出版研究博士后流动站,并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国际出版机构的合作。“我们的目的是推动学术成果国际传播打造集理论研究、实习实践、国际交流于一体的育人平台,培养出版理论、数字出版和国际传播等领域的拔尖创新人才。”

 重融合

 培养高质量复合型人才

 如今,随着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的大量涌现,出版流程将被重塑,出版产业或被颠覆,更激发了我国出版实务与教育前沿的改革动力和创新活力。如何建设适应未来发展需要的出版学科专业,培养更多兼具人工智能素养和使命担当精神的复合型、高层次出版人才,成为亟待解决的时代课题。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2023年,中国传媒大学与中国教育出版传媒集团共建出版学院,打造出版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高地。中国传媒大学党委书记廖祥忠介绍,学校开展的“中国出版大讲堂”,集结来自商务印书馆、人民教育出版社等业界权威专家打造“旗舰课程”,实现出版教育与行业实践的有效衔接;其中,《红色文物青年说》《百年先锋》《行走中国》等多部融合出版物入选中宣部、教育部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选题。“我们不断提升内容建设水平和服务供给能力;发挥专业优势,制作具有全媒体特色的‘中国新闻传播大讲堂’‘中国出版大讲堂’‘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大讲堂’系列视频大课,免费向全国院校开放,邀请全行业探索数字时代下出版教育创新模式。”

 中国工信出版传媒集团在人才培养方面,完善多元协同育人体系。其设立工信传媒奖学金和奖教金,助力培养政治过硬、专业突出的融合出版人才队伍。中国工信出版传媒集团董事长朱师君介绍,集团建立产学研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高质量就业机会;开办高级研修班,计划5年为行业培养2000名优秀人才。“我们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共建出版研究院,正在申报出版专业硕士点与博士点,招收出版学方向博士后,创新出版学科教材和课程建设。通过集团优质资源支持教材建设,深化产教融合,组织一线出版领军人才进课堂,提供真实案例和行业经验分享。”朱师君说。

 重内功

 为学科共建发展建基础

 出版学科专业共建的重点在于加强自身的核心能力建设,即“练好内功”。“练好内功”的前提是,要推动学科专业共建工作科学发展,强化顶层设计。

 河南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黄玉国结合河南省委宣传部与河南大学、郑州大学共建出版学院的实施情况,介绍了全省出版学科专业共建工作取得的进展。河南省委宣传部会同省教育厅研究制定共建方案,推动河南大学成立出版学院,聚焦3个重点方向,加强出版专业人才培养;推动郑州大学成立出版研究院,重点围绕古籍数字化、出版新兴业态等进行研究攻关,加强高层次人才培养和高质量学术研究,为推动出版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武汉大学党委书记黄泰岩表示,为此武汉大学在前期工作基础上,进一步把支撑机制做实建强。师资队伍建设方面,进一步用好现有存量,引进关键增量,发挥好领军人才作用。“我们在人才培养方面,重点做好出版专业博士人才培养,推动教师到出版管理部门和企业挂职锻炼,发挥好企业博士后流动站的作用;平台支撑方面,进一步凝练核心方向和特色优势,汇聚智库、实验室、基地、刊物、论坛等资源,以打造国内一流、国际领先的出版研究院。”

 修好内功,须强化理论基础研究。南开大学坚持汇聚众智,高质量推进出版智库建设。南开大学校长陈雨露表示,2024年,南开大学出版研究院再度入选“国家新闻出版署出版智库高质量建设计划”。目前,已经建立由校内外26位专家学者组成的研究团队,重点围绕咨政建言、学术研究、学术交流和成果推广四方面开展工作,累计提交15份咨政建议和研究报告,发表了30余篇高水平学术论文,2023年承办了全国出版学科专业共建会议,2024年以“新时代出版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为主题举办了大型学术研讨会,举办成果转化推广讲座6次,建设成效显著。据介绍,南开大学与天津市委宣传部紧密合作,围绕出版学科理论构建、出版专业人才培养、出版重大问题研究等深入实施产学研合作协同发展战略,形成了本硕博贯通培养的新体系,构建了学科共建、智库功能、实验室赋能三位一体的新格局,积极探索出版学科专业高质量发展的新模式。

 “共创一流新学科,同圆出版强国梦。”大家一致认为,文化繁荣离不开出版,出版强国离不开人才,要以“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推动出版学科专业共建工作,力争以出版学科专业共建的丰硕成果为构建中国特色出版学科专业自主知识体系、推动社会主义出版强国和文化强国建设提供有力支撑。